阅读历史 |

第73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无人做事,无人受令。

国家为之瘫痪,九州为之震荡。

若是盛世太平也就罢了,或许还能熬个几日,可眼下是天下初平,百业待兴,一旦朝堂陷入混乱,脆弱不堪的大汉王朝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。

——九州大地经不起这样的折腾。

更别提陛下还在对匈奴用兵。

若长安乱了,前线粮草无法供应,几十万兵马断了粮,还不是任由匈奴人肆虐砍杀?

待杀光杀净边关部队,匈奴人便会挥师南下,踏平汉家山河,后世的靖康之耻,便会提前在这个时代上演。

萧何张良对视一眼,看到彼此眼里的无奈。

——皇后娘娘只能退步。

她冒不起这样的风险。

萧何叹了口气,起身出列,准备打圆场让对峙的双方各退一步,然而他尚未来得及开口,身后便响起一个清脆童声,“怪不得阿父常讲,一个人再怎么厉害,也只是一个厉害的人,可若一群人凑在一起,便能组建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。”

“我以为这样的军队只存在军中,不曾想,朝堂之上竟也有。”

萧何眉头微动,转身往后瞧,那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,虽不似同龄人那般的稚气,但到底还是个孩子,个头只到成年男人的肩头高,眉目间与英布有些相像,大抵是年龄小,又是女孩儿,她身上没有英布那种悍勇无比的暴戾之气,有的只是睥睨一切的傲气。

英玉笑眯眯,“众位公卿好生厉害,明明威胁皇后娘娘的话,竟也能说得冠冕堂皇,不知情的,还以为众位公卿皆是忠肝义胆之辈,为救大汉河山才这般辞官相逼。”

“可是呢,你们似乎并没有这般高风亮节。”

她年龄小,说话虽一针见血,但却没有吕鬚的咄咄逼人感,只有一种童言无忌的天真感,“众公卿既然想辞官归隐,便不妨脱了这身官服,摘了这顶官帽,仰天大笑出门而去,何必在殿内与娘娘施压威逼呢?”

这话绵里藏针,有趣儿得紧,何同听得忍不住笑起来,顺着英玉的话揶揄接了一句,“娘娘方才便说了,谁家的女儿姐妹若有才干,不妨推举出来为她排忧解难。”

“公卿们若辞官,位置不妨也由她们补了,相信你们对头家的姐妹与女儿很乐意接手你们的一切。”

“!!!”

这个法子好毒!

谁还没几个政敌?

谁的政敌没几个姐妹女儿?!

谁的政敌不会支持自家女儿姐妹去夺了自己政敌的一切!!!

闹着辞官的众大臣微微一愣,瞬间炸开锅。

——换成他,他也支持自家女儿姐妹搞死搞臭政敌!

哪怕不上朝,在家出谋划策,他也得替自己出了自己多年的恶气!

恨比爱长久多了。

对于死对头的恨,他们能带到坟墓里刻在骨子里!

他们不约而同看向自己的死对头,死对头此时也在看他们,眼里是藏不住的厌恶和野心,只差把你赶紧辞官吧,让我女儿姐妹上写在脸上。

“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吵闹不休的宣室殿顷刻间陷入沉默。

吕雉眼皮微抬,无声笑了起来。

——分而化之,借力击之,她看上的人,果然从来不会有错。

“众卿还要辞官归隐吗?”

吕雉恰时开口,环视众人。

“……”

辞个屁!

不辞!

——他就死,气死累死在官位上,他们也断然不会让自己死对头的人占了自己的官职爵位!

带头闹辞官的大臣能屈能伸,衣袖一抬一挥,再次对吕雉拜下,“臣对娘娘忠心耿耿,怎会弃娘娘而去?”

“娘娘放心,臣就在这儿,哪也不去!”

“直到娘娘腻了烦了,嫌臣无用了,臣才会告老还乡,再不碍娘娘之眼。”

“得遇明主,实乃人生一快事。”

“臣能得遇陛下与娘娘,实是三生有幸,祖宗保佑。”

“幸哉如臣,怎舍得辞官舍弃娘娘?”

“娘娘,臣从一而终,从汉而终,绝不生变!”

“娘娘,臣不辞官!”

“娘娘,臣也不辞!”

不辞官的声音接连响起。

甚至还有人觉得英玉多管闲事,方才之言实在不合时宜。

——万一娘娘真的准了他们的辞官,然后把他们死对头的姐妹女儿提拔上来,那他们简直能活活气死!

“乳臭未干的小儿也能插手国政?”

“你父虽封王拜将,颇得陛下娘娘赏识重用,但不代表你能在宣政殿胡言乱语!”

“似方才之言以后不许乱说。”

“我等皆是娘娘的心腹供股之臣,断断不会舍娘娘而去!”

——他们才不会给自己死对头家里的女人腾位置!

想都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