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小石妖 第121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自语:“你不说,如果我把你头蒙住了,你可不要怪我呀。”

大石头当然不会回答她,赵小筝想了想,用被子圈成一个窝,让大石头坐在窝里。

可这样还是不能让她满意,她最后找来一只竹篮,将篮子底部铺得软软,才把大石头放进去。

“我猜你肯定不想一直闷在屋子里。”赵小筝提着篮子走出房间,将它放在院中石桌,再低头一瞧,“哎呀,我身上好脏,我得好好梳洗一番。”

盛着大石头的竹篮又被提回房间,赵小筝将她搁在浴桶边的矮桌上,上面盖一块半透的薄纱,手指点点,“不能偷看。”

大石头安安静静坐在竹篮里,小阿筝隔着寥寥的水汽看她,忽然笑起来。

如果小神女真正醒着,这种时候必然是要闹的,她完全可以想象她张狂的样子。

——“我看看怎么了,你有什么见不得人的,我早就把你看光光了,哼,我不仅看,我还要摸!”

说罢便飞快扒光自己跳进浴桶里来,滑溜溜的身子挨上来,好玩地扭来扭去,再亲昵地蹭蹭脸颊,小声说:“来嘛,来抠抠。”

赵小筝傻笑,抬手,眼前是一片朦胧的雾霭,是触碰不到的虚无。

“活着,我要活着。”她告诉自己。

要吃饭、喝水,要休息。

她尽力维持旧状,晨间喂过家里的牲畜,便挎着篮子下地,将篮子放在田埂边的老槐树下,干活累了,坐树下歇息时便同石头说一说话。

“豆子开花了,你瞧,蓝的紫的,多漂亮。”

“今年是个好年,虫害也少,豆子肯定结得多。”

“还有南瓜,李家村这边暖和一些,瓜也结得大。”

“等到了冬天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她忽然不说话了。

小神女虽然嫌弃她的厨艺,还是很喜欢吃她种的瓜豆,开春时候特意播了许多,如今瓜藤都顺着围墙爬到房顶上去。

“我一个人哪里吃得完。”

她挎着篮子回家,煮粥时又不小心舀了许多米,粥熬好,她打了半碗喝下,院中对着篮子里的大石头枯坐一个时辰,起身把剩下的米粥倒进猪槽。

如此过了三天,她打扫厢房时才想起来,家里好像还有一个人。

她一拍脑门,终于记起小红来了,怪不得她心里老也静不下来。她把石头装进背篓里,背着石头上山去寻,在半山一棵板栗树下找到小红。

没有穿红衣裳的女人带她走,她牢记叮嘱,老老实实坐在树下等,不曾挪动半分,头顶落了几片树叶。

赵小筝站到她面前,她揉揉眼睛从地上爬起来,咧嘴笑,干裂的唇渗出血来。

“回家。”

赵小筝转身走,她爬起来跟上,什么也没问,什么也没说。小神女不在了,她知道。

家里空空荡荡,除了院子里的鸡和猪,没有一点活物的声响,赵小筝和赵小红各自坐在房里发呆,从早到晚。

接回小红,赵小筝想,好了,没什么事了,可以死了。

小红推开堂屋门,走到里间,点上灯,看见赵小筝躺在床上,双眸紧闭着,脸色白得像纸,生气已经十分微弱。

小红熬了米粥来喂她,她却不肯张嘴,小红趴在床边,拉着她的手,“你别死,你别丢下我一个人。”

她不说话,也不动。

没有办法,小红只能渡些灵气给她,维持着她的生命。

“还有我。”小红说:“小时候,是你喂我喝奶,教我走路、习字、读书。还有我啊,你不要不理我。”

她趴在床边,小声地哭,“你别不理我。”

小神女私底下不准小红叫她娘亲,现在小神女不在了,小红不知该如何称呼面前的人,只好叫她姐姐。

赵小筝不应,她又改口,“娘亲。”

赵小筝还是不应。

小红照例为她渡了灵气,去扫院喂鸡,现在她是家里的顶梁柱了。

这日晨间,她从地里回来,看见院中石桌边多了个人影,立即扔下箩筐朝她跑过去,扑倒在她脚边,“你起来了!”

她像一缕幽魂,白到近乎透明,风再大些好像就要飘走了,小红取来披风为她系上,“别冻着。”

赵小筝虚弱冲她笑笑。

这是个好兆头,赵小筝慢慢在好起来了,这次是真正的好起来。

小红把地里的庄稼打理得很好,吃不完的粮食、喂大的牲畜就背到集市上去卖,换钱两个人去城里看大戏、听说书,走到哪里都背着那块大石头。

然而活着实在是不易,才刚过寒露赵小筝就害了病,没日没夜咳嗽。

小红急坏了,带她去看病,药汤熬了许多,却丝毫不见起色,她日渐憔悴,身板薄得像一张纸,甚至开始咳血。

小红束手无策。

冬至头几天,赵小筝收拾好行囊,挎上篮子,告诉小红:“我要走了,我想回平远城去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