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17节(2 / 2)

加入书签

来,连升三级确实爽,但仔细想想还真不如一次升一级来的稳妥。

第二天一早,薛金平接到石仲魁的命令,亲自带着十几个亲兵回大营,调集剩下的2700人带上工具和足够一个月用的粮草,赶到长沟湿地的大营。

有了人、又有足够粮食吃,工程正式开始。

而且明着每天一人分发一斤粮食,实际上每天能拿到的馒头绝对超过一斤半。

还有50个有过打鱼经历的人,专门去湖里打鱼。

每天虽然只有两三百斤的鱼获,可熬成汤,放上野菜和足够的盐用来下饭,对这些一年里都吃不到几次肉的屯田兵来说,那就是大餐了。

三千屯田兵的积极性顿时被调动起来。

隔天,薛蝌抱着账本走进石仲魁的大帐。

“大人,这是昨日的粮草账本。”

石仲魁翻开看了几眼,不由笑了起来。

有了大营内包括薛金平在内的大小官员签字,自己说大营每天只消耗3千斤粮食,就是御史来了,也别想找自己的麻烦。

而实际消耗的4500斤等于375石粮食,一个月才1125石。

粮食倒是不用担心会短缺,石仲魁现在反而担心进度。

而且因为麦收的原因,自己还不能再从屯田营,调集更多的屯田兵过来。

不过,召集屯田兵的家人倒没问题。

“要是人数翻两倍,多少天能完成全部工程?”

薛蝌算了算,“三千人一个月的工程,9千人的话,应该能缩短到半个月内。”

石仲魁倒是明白薛蝌的顾忌,毕竟屯田兵手里有足够的工具,开荒的经验也算丰富。

换成他们家人的话,两个抵一个,也能接受。

而且,挖沟渠是重体力活,每日即便有一斤半粮食和鱼汤喝,一旦赶工期,必然会有人扛不住。

换成其他官吏,可能不会管这些人的是否病倒,但自己就不行了。

毕竟之后还需要他们去疏通河道,此时善待这三千人,也是为了今后做打算。

“去把薛金平等官吏叫来。”

薛蝌忙点头。

很快薛金平带着运粮草、购买祭祀用的物品的任务,召集了屯田兵家中或者同村的六千壮劳力。

这些人运来粮草后,石仲魁再次召集大小官吏进了自己的大帐。

随后三牲六畜、香烛纸钱等等东西准备好,石仲魁当着九千人的面,在最大的湖边装模作样的搞了次祭祀以安军心。

这举动看起来无用,却实实在在的让9千兵丁安心下来。

等6千民壮听到每天吃一斤粮食,带走一斤的承诺,干活时那叫一个卖命。

而且因为之前挖鱼渠时,石仲魁就没短过3万兵丁和6万兵丁家属的粮食,所以这些人没人怀疑石仲魁的话。

更别说即便石仲魁失信,他们也得老老实实的去干活。

可惜石仲魁只让他们做三天。

然后这三天处于半休状态的屯田兵接着做三天,再次替换成新一批运粮的青壮。

这下谁都明白石仲魁是在体恤大家,而且家里人也没吃亏。

还因为这事,而不用担心会耽误麦子。

也能借此,缓解麦收前,家中粮食的紧张。

加上这几天并没遇到百年前,开挖就遇到解释不通的诡异事情。

士气顿时大涨。

等这批人回家花了两天时间把麦子收割了,再次被召集起来以运量的名义,来到长沟湿地大营。

做两天休息一天轮换了三次后,总算挖到了山里。

“大人,此地真有泉眼?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