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首辅追妻录 第104节(2 / 2)

加入书签

吴笑笑,轻松道:“陛下,自古这朝堂因女人生变的事可不少,牝鸡司晨,红颜祸水,可不是本朝才有的,历朝历代,不比比皆是吗?”

“徐吴,”明和帝睁开眸子,面露欣赏之意。“你真是同朕想到一处去了。”

明和帝很多时候都心如明镜,但往往很多话不愿自己说出来,喜欢让别人替他说出来,好像这样就可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。

而徐吴早已摸透了帝王的脾气,这些年才会一直在皇帝身边顺风顺水,经年屹立不衰。

明和帝徐徐道:“朕亦以为,此女若在我朝,定然是个后患。”

徐吴道:“可瑞阳王殿下爱她至深,陛下若随意动之,恐兄弟反目。”

便如今日,李玥就直接动了兵了。这不可不会在明和帝心中埋下隐忧。

“所以,朕得想个两全之策才好。”

明和帝又想到了什么,所谓帝王心术,猜忌往往是常态,他问:

“徐吴,依你所见,十三弟是否会对朕又异心?”

一直以来,李玥都是明和帝最信任的,早些年为帝王奠基江山,功不可没。

可人心易变,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,古来有之,明和帝不得不防。

“瑞阳王对陛下忠心耿耿,但这天下亦没有万全之事。”徐吴道:“陛下若不放心,不若效仿先帝,试探一试探。”

明和帝沉吟:“继续往下说。”

徐吴道:“不管陛下有何计划,都可将风提前放出去,看看瑞阳王那头有无异动。”

明和帝想了想,颔首,“朕有意送卫氏女去草原和亲。”

徐吴叫好,“此举甚佳,老奴记得那鲜族的老可汗,可是派使者来大澧求通婚数载了。”

明和帝道:“你记得不错,不过朕眼下最怕的,便是十三弟,他今日的冲动之举,实是叫朕心中不安。”

徐吴:“那陛下不若先昭示天下一个假消息,将卫氏女和亲的时日提前,还可派一只假的送亲队伍,看看瑞阳王殿下那头的反应。若是有风吹草动,那亦全在陛下的指掌之间了。”

“可。”明和帝思虑了一番,认可了徐吴的提议,“那便依此计办吧。”

未央宫中,阳光从雕花窗棂洒落进屋内。

高几上,狻猊鎏金炉中,细瘦的青烟腾腾不绝。

卫燕依照明和帝所言,出城将长乐接了回来,一路上,长乐知晓了卫燕替她安排的一切,还明白了卫燕为了不让她受牵连,特意不将内情告知她的用心。

经此一事,她对卫燕的前嫌也尽数开释了。

毕竟卫燕当时送她华服,也并未顾及太多,更预料不及后来的事。

可眼下令人头疼的事还未结束。

江桐虽然被下诏狱,但明和帝放他出来只是迟点早点的问题,只要有了契机,定会将他放出来,且他还是有意要将长乐嫁给他。

明和帝就是这样一位帝君,他的所设所想,无人可以违背。

“卫姐姐,要不我还是逃跑吧,不然父皇还是会逼着让我嫁给江桐的。”

长乐坐在高椅上,忧心忡忡。

卫燕叹息,“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公主又能逃到哪里去?”

长乐赌气道:“便是逃到天涯海角,我也决计不肯嫁给江桐的。”

卫燕语重心长道:“公主,你若铁了心不想嫁,如今我倒是有个主意,不过,陛下那边是否会同意不好说,你可愿担此风险?”

长乐信誓旦旦,“哪怕受陛下雷霆之怒,我亦不惧。”

卫燕见她坚决,颔首道:“好,那便照我的法子去试试。”

太极宫外,大雨瓢泼。

雨幕接天连地,大有将天上水倾泻干净之感。

长乐目光坚定,手捧请愿帛书,跪在太极殿下,高呼:

“请父皇收回成命。”

“儿臣不嫁罪臣。”

这番情愿引得来往宫人频频回首,一时间宫内传论纷纷。

不少皇子公主看着长乐如此,大受动容,也跟着跪在太极殿前请愿。

如此一来,明和帝便被这群儿女们高高架起,不得不当机做个决断。

这场雨,下了足足一天一夜。

而这群皇子公主们,也跪了足足跪了一天一夜。

他们在等明和帝出来,给个答案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